八桂古代清官廉吏|赵慎畛:持躬清介 办事勤慎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麦祥 发布时间:2022-04-20 17:08
赵慎畛(1762年—1826年),字遵路,号笛楼,清代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人。清嘉庆元年(1796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编修,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广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西巡抚、闽浙总督等职。著有《从政录》《惜日笔记》《榆巢杂识》等。
敏而好学,性行淑君。赵慎畛的父亲去世早,由母亲抚养成人。他七岁开始跟着舅父王敬禧读书,王敬禧是乾隆乙酉举人,善于写古文与诗词。赵慎畛随舅父读书异常刻苦,不到10岁就能吟诗作对,享有“神童”之称,在他还是诸生时,就被学政钱沣誉为“人英”。赵慎畛学识渊博,人品与为政也堪称表率。他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下属,饬戒他们极为恳切,就如同老师对弟子一样。他常常能甄别共事过的文武百官是否有真才实学,别人也乐意为他所用。
严于执法,整治民风。嘉庆十七年(1812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向朝廷极力推荐赵慎畛,称他“才可大用”,嘉庆皇帝授予他广东惠潮嘉道道台职务。当地群众性情暴戾,持械相斗之事常有发生。赵慎畛一上任就颁布《十戒令》,严禁聚众械斗,违者从严惩处。不到一年,当地的社会治安就大为好转,械斗之风销声匿迹。第二年,赵慎畛被提拔为广西按察使。在古代,广西由于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秩序不安、经济落后等原因,匪情严重,匪徒剽悍,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人民苦不堪言。赵慎畛在任期间,天地会匪徒结党作乱,胁迫有钱人加入天地会,赵慎畛只是严厉惩治了匪首,被胁迫的人没有受到牵连,让他们有改过自新机会,赢得民众的称赞。赵慎畛还主管司法监察工作,手握打击贪官污吏权力,积极整顿吏治,对贪婪残酷的人进行严厉打击。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毫无贪污受贿的嫌疑。
勤政爱民,心系百姓。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赵慎畛升任广西巡抚。赵慎畛熟知广西地势高不易蓄水,十多天不下雨就容易导致旱情,他发动民众修建堤塘,制造龙骨车,挖掘阴井。他殚精竭虑,勤政恤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府库很快充盈起来。梧州、浔州两处关税盈余,在当时,巡抚可以私分府库盈余,赵慎畛坚决清除了这种官场陋习。他叹息说:“吾家衣食充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于是,他分文不取,用府库盈余在桂林设预备仓,增设书院。柳州、庆远、思恩三府县向来无书院,他带头捐款,倡导在这三地创建书院,广西其他州县纷纷仿效,大兴办学之风。他还加强城市建设,疏通河道,设立栖流所,安置流民,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为百姓谋福利。
收藏书籍,惠及后人。赵慎畛曾在自己的屋后修了一个很大的藏书楼,取名“笛楼”,藏有数万册珍贵的古书。传到他的曾孙赵务滋时,尚有1万多册。解放后常德师范学校购去了近半数。1964年,常德县图书馆将剩余的部分全数购回,至今还在供人们借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道光六年(1826年),赵慎畛去世。他终身以民为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卓著,积劳成疾,卒于云贵总督任上,赠太子少保,谥文恪。(苍梧县纪委监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