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解读

为何把坚持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11-10 11:00

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公布。在这份擘画未来5年乃至15年新发展蓝图的重要文件中,“创新”一词共出现了15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新表述更是引人注目。

首次把坚持创新放在“核心地位”,原因何在?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还有哪些路要走?

表述变化折射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以创新驱动发展。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第一位;从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四份五年规划,“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样的表述还是首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考量。

“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把创新提升到‘核心地位’,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魏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五中全会对创新的重要摆位,是在党长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把握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持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

创新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

全会深入分析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创新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动力。只有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新的发展优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依托成熟完整的产业链,而产业链的背后,是创新链的力量。”据魏江研究,我国创新链需要解决的是“两头断,中间凹”问题,即缺乏“头部”的原始创新,“中间”的某些关键技术,以及“尾巴”的高端品牌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雯认为,当前我国很多产业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卡脖子”技术问题,制约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以创新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两种创新——内源式创新为主体,同时推进国际创新协作”,魏江表示。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开放合作、交流互鉴对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从“跻身”到“进入” 提速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35年发展目标之一是“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此次表述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首次成为该组织《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已经确立了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在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重要指标上名列前茅。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会着眼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并对十四五期间,如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安排。

立足长远,着眼未来。要进入创新性国家前列,下一步怎么走?

“在接下来的‘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强化硬投入,优化软环境,走自主创新之路,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马宝成表示。

有科研精神和创新思想的高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魏江表示,“要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想要发展创新,需要技术要素市场,包括知识创新的环境,产学研相结合等多领域的合力。同时,也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发挥“两弹一星”精神,在重大关键技术、基础科研等方面加快补齐短板,实现国家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