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勋(1722~1795),字庭恭,号道川,广西贺州富川自治县城北乡石狮村周家(原名石龙村)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科举人,曾任陕西省延安府延川县知县。
出身寒门 深自砥砺
周世勋出身于农村家庭,生活困难,自小就跟随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家境贫寒的他并没有因此听天由命,反而立下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的远大志向。他白天帮助家里干农活,晚上就秉烛夜读借回来的各种书籍,天文地理、农桑耕作、释道医卜之书,无不涉猎。周世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术专深,知识广博,他深明经义(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也通晓诸子百家。有书记载曰:“文学高贵……通地理,凡《四弹》《玉琢》《玉斧》砂水要诀诸书,诠解精辟,可谓一博学之士。”
廉政爱民 治绩斐然
周世勋一生高风亮节,两袖清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非常关心百姓疾苦。他34岁那年,被授任陕西省延安府延川县知县,到任当天,他一下马车就开始走访延川的山原村寨,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村风民俗。他见延川人民饮水困难,就教他们打井取水之法;见稻田干旱难灌溉,就带领百姓拦河筑坝修水渠;见山体秃岭易塌方,就和百姓一起植树造林种草坪。他还提倡修建祠堂,兴办学校。有一年,周世勋回富川探亲,见到家乡绿树成荫、稻谷飘香,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就特地收集了一批松树、黄荆树籽、水稻种子带到延川,分给当地人民种植,此举不仅造福了百姓,也改善了环境。他关心人民疾苦,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有几次朝廷想调他到另一方任职,但延川人民“屡留泣赆”,不肯放行。周世勋在延川任职期间,廉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政绩斐然,乾隆皇帝特地诰封其三代。
归隐故乡 致力教育
周世勋从延川卸任归隐故乡后,并没有在家享清福,而是心系家乡百姓。他看到家乡的年轻一代无法到学堂学习知识,当地也没有“先生”教书,便想着要发挥自己博学的特长,自己当“先生”传授文化知识,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办学没有学堂怎么办?周世勋见石龙村旁有一座年久失修的虎炳庙,就稍事修葺,将此庙办成了当时石龙村第一所学堂,招收族里和邻近村寨学童入学。由于周世勋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育有方,附近村庄慕名求学的人很多。在他专心教育下,这所简陋的学堂培养出了不少的秀才、贡生。
乾隆六十年(1795年)六月,周世勋逝世,终年73岁。族人为了纪念他,将虎炳庙改为读书岩;清咸丰元年,在岩内给他塑了一尊雕像,让后人以这位“廉政爱民,致力教育”的知县为勤廉榜样。(贺州市纪委监委整理)